新闻网
院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院部新闻>>正文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二】精准扶贫见成效 乡村蝶变换新颜—那翁村平晒村小组
2020-04-20  

阿用乡那翁村委会平晒村小组是我院定点挂钩帮扶责任村之一,是那翁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小组。回想昔日的平晒村,当时学院选派到那翁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发龙记忆犹新,“我们四五年前刚进来的时候,平晒整个寨子29户人家建档立卡户就有24户,全村没有一条完好的公路,村民都住在茅草屋、土坯房里,泥泞的路上随处可见牛屎马粪,整个村小组脏、乱、差、臭、蚊虫叮咬的现象相当普遍。”

2015年,阿用乡的那翁、里往两个行政村成为学院的定点挂钩帮扶村,学院先后派出了三批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建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学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真情帮扶、倾力相助,如今的平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危房改造,圆百姓安居梦

危房改造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和民生福祉。切实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了舒心、放心、安心的房子,是国家、政府和挂钩单位关心牵挂的头等大事。

杨绍财是平晒村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提起以前的房子,他感慨道,“以前我们一家人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木房里,不仅狭小拥挤,墙面还出现裂缝,居住条件十分差。”2017年,靠着国家的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在乡党委政府、村委会及学院的帮助下,杨绍财获得了政府建房补助物资和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并顺利申请到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2017年10月,杨绍财成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第一家启动建盖新房的人,并于 2018年4月顺利完成建设。“以前我家房子又破又小,只安得下一张床。现在家里有好几个房间,老人、孩子、客人都可以在这里住,新房子住起来宽敞舒服多了。”谈到自家新房,杨绍财喜笑颜开。

自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启动以来,学院持续对挂钩帮扶的116户建档立卡户给予每户10吨水泥和2000元现金等补助。驻村队员和挂钩干部积极劝导挂联户进行危房改造,从思想上悉心引导,在资金上鼎力相助,目前116户建档立卡户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并搬入新居。“要不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要不是交职院的帮助,我们就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杨绍财充满感激地说。

如今走进平晒村,一幢幢新建的砖混楼房拔地而起,硬化过的村内道路干净规整,道路两旁围起的竹篱笆给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寨平添了几番别样的景致。每家每户都修建了全新的卫生间、洗澡间、猪舍牛圈,并将之前简陋漆黑的露天灶台全部拆除,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厨房,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在多年前,全村29户人家都很难见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如今走进每家每户,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电磁炉、电饭煲、沙发、茶几这些现代化的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这其中有些物件还是学院帮扶干部自己出资给建档立卡户添置的。

村里的妇女身着色彩鲜艳的苗族服饰,热热闹闹地凑在一块聊天说笑,活泼的孩子们成群结伴、在路上追逐嬉戏。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村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与外界沟通交往增多,村民们的谈吐、举止、礼仪也愈发文明。时下,这个被大山环抱的偏远、贫穷、闭塞、落后的小村寨早已今非昔比,一幅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画卷正徐徐铺开,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助学圆梦,托起大山的未来和希望

教育的缺失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次的贫困,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精准实施教育扶贫,持续完善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出台了许多向挂钩扶贫点特别是档卡户学生倾斜的“奖助贷免补”方案和招生政策。同时,继续加大对挂联村的教育投入,多次以学院出资及个人自愿出资等方式,帮助当地小学新建宿舍楼、教学楼、图书室、运动场、食堂,为山里孩子送去一批批崭新的实验设备、体育器材、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图书刊物、玩具等。

学院驻村工作队全力配合乡党委政府、村委会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积极宣传“教育惠农”、“两免一补”等各项政策和“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走访摸排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情况,及时劝返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全面实施控辍保学,坚决不让适龄儿童因贫失学,努力唤起农村孩子对文化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2018年,阿用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入学率在全县13个乡镇中稳居第一,现已实现零辍学目标。

杨丹是富宁一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她和表妹是平晒村里仅有的两名高中生。杨丹学习十分勤奋刻苦,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放假回家除了学习她还要兼顾家务、照顾弟妹,但她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甜美的笑容,整个人看上去乐观开朗、很有精气神。谈起自己的经历,杨丹说:“以前我们这边很多人连小学都没念完,这些年在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下,不仅村里的孩子人人有学上,我和妹妹还如愿上了高中,今后我们还要好好努力,争取顺利考上大学”。

疫情期间,杨丹需要在家上网课,现在村里有了4G网络,她每天坚持准时准点打卡学习。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令她感触很深,“以前我们这里,全是烂泥路,水电不通,手机没有信号,晚上出门也是黑漆漆的,生活出行很不方便。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像样的房子,晚上家门口就有路灯照明,条件越来越好了。”对于未来,她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也憧憬着家乡的经济和产业越来越发达,这样父母就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补短板,强弱项,为脱贫攻坚提质加速

由于地处偏远,居住分散,阿用乡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晴通雨阻现象十分突出,加之全乡均为土山、土质疏松,强降雨季节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道路保通难度大,经济作物、农特产品、生活生产物资运输成本高。

“要想富先修路”,针对阿用乡交通不便制约当地发展的现状,学院想方设法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重视开展挂联村的路面保通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参与到阿用乡新建和改造公路的勘测和设计工作中。2016年5月,我院56公里的通村道路保通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学院增加专项资金20多万元和200吨水泥,对平晒、八雷、曰江等村小组车辆无法通行的积水路段进行局部硬化,以便更好地保障村民出行。如今,阿用实现了行政村硬化路面全覆盖,自然村进村路面局部硬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打通了当地村民通往外界的“希望路”“致富路”。

自2015年挂钩帮扶以来,学院在那翁、里往两个行政村的道路交通、通讯电力、饮水保障、路灯照明、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那翁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黄韦成告诉我们,在学院的帮助下,现在那翁到平晒村小组7公里的泥土路已经局部硬化为混凝土路面,村里还修建了两公里长的自来水管道、150立方的蓄水池,电路改造后平均每度电由原来的一块多降到现在的四毛多,给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和实惠。

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也是补短板年,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之前扶贫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补短板工作,主要查找问题包括:贫困户家中厨房、卫生间、庭院硬化、新建房部件(楼梯、扶手)等项目的改进工作。

学院驻村工作队不舍昼夜,不辞辛劳,走村入户,全力开展补短板、脱贫“回头看”工作,遍访每家每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遗留问题,为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加油提速。

在平晒,学院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学院补短板政策,督促贫困群众尽快完成补短板项目,帮助他们修缮厨卫、硬化庭院、改造圈舍,帮忙安装门窗、门帘、楼梯、扶手。驻村队员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亲自参与到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还利用工作经费购买卫生用具奖励卫生状况良好的建档立卡户家庭,细心督促卫生较差的农户做好整改工作。在村委会、驻村队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平晒及各村小组的人居环境卫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住房更加安全稳固。

针对走访过程中一些“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困难户,驻村队员注重通过“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引导贫困户靠双手勤劳致富,积极外出务工,投入到生产劳动当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那翁村第一书记、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程雪飞介绍,那翁村委会建档立卡户176户,截止到2020年初,已脱贫166户,未脱贫10户,贫困发生率为1.35%。其中平晒村小组共29户,我院挂联的24户建档立卡户,截止到2020年初,仅剩1户未脱贫,预计今年5月全部脱贫。

“现在这边的村民吃、住、行、医疗、教育各方面都没有大问题了,这要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要感谢交职院对我们的帮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同时,黄书记又有了新的困扰,“由于我们这里交通相对滞后,当地村民种植的杉木、油茶、八角等农特产品销路还不够畅通,希望党和政府、挂钩单位今后多替我们出谋划策,在产业发展方面多多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带领全村人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委宣传部 张瑶/稿 王衎/图


关闭窗口
热点专题
校园媒体
联系方式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 |邮编:650500
电话:0871-65926696 |传真:0871-65926697 
网 址:www.ynjtc.com[公网]    www.ynjtc.edu.cn[教育网]
Copyright2003-2017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